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 :
云安区石城镇高潭小学 张奕明
摘 要: 宽容是教育,批评是教育,制度也是教育。教育需要用爱来温暖,爱不是溺爱,是要有方法、讲要求的、守纪律、遵制度的。以此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心去陪伴孩子成长。
关键词:语言 行为 制度 温暖 榜样 激发 感化
教育的真谛在于“用人格塑造人格,用爱心感动爱心”。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道德的教育。
一、用语言的温度教育学生
小学生,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自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仿效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有一位老师上课,叫了一个学生起来回答苏联的八一九事件,学生可能由于紧张,把“八一九”说成“九一八”,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有的更说他是大笨蛋,老师讲了好几次都记不住。回答的学生顿时脸涨得通红,低下了头。这位教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记不牢,反而笑着说:“此九一八非彼八一九也,但是你给大家提供了对比的记忆方法,大家都要谢谢你哦。”这位教师这么一说,刚还涨红脸低着头的那位学生抬起头来甜甜地笑了,学生们都不再闹哄哄地取笑。此刻,一颗颗友善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这位教师用自己的善意语言告诉了孩子们,犯错并不可笑,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助你成长的友谊之花。此为,也教育了学生不是所有的错误只有批评才能解决的,有时赞赏要比批评更震撼人心,抚慰人的心灵。相信孩子们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用友善的语言来化解尴尬、矛盾等。
有些顽皮的孩子给他单纯地讲道理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班上最顽皮的男孩头,连他爸妈都拿他没办法,总是做“坏事”,经常迟到,不交作业,不是打哭同桌,就抢隔壁班同学的足球。总是没完没了。我多次找他谈心讲道理,也找来家长配合教育。但是效果都不佳。后来,我发现他爱听故事,我就抓住他这一好奇心理,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他进行教育。为了培养他按时上学的行为习惯,我给他讲“闻鸡起舞”的故事,让他懂得上学不但要准时,更要应该认真、刻苦。鉴于他经常打架,我给他讲“三害”的故事,让他懂得若不改正也便是“三害”之一,还给他讲《亡羊补牢》等经典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后来,他的毛病渐渐地减少了,而且还把我讲给他的故事分享给他的同学,也学着我的做法去教育其他爱捣蛋的孩子。
由此,我想:连最顽皮的孩子都改听讲故事,其他孩子更是了。于是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用行为的梯度培育学生
1、行为训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需要有耐心的训练。如:某班有一名特别调皮的学生叫“刘强”,他人比较聪明,却总是时不时会犯一些小毛病,调皮捣蛋,而且总是屡教屡犯。为此我首先是多次找他谈心,拉近与他的关系,并时刻提醒他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然后是善于捕捉他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有一次,我看到该学生在操场上拾到一元钱,然后引导他把钱交到班主任处,后来在班、校会上对他进行表扬。一年多来,他身上的小毛病已经改好了不少。注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2、行为的示范。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呢?因此,这时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下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三、用榜样的高度激发学生
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用语;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因此,教师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能在一时一事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四、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
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人一生的财富。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或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抓好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保证。我班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主要制度有:
1、值日制度:班上选出常务干部,还设立了“礼仪队员”值日。七职责检查每天的清洁卫生。等
2、考核、评比制度:为了有效地规范学生行为,开学初班会上开展“个人考核和评比的制定”活动,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每个人都要按细则去约束自己,去规范自己的行为。4个小组长认真做好每天各项的检查、记录。平时学生在哪个项目里做得优秀就加分,相反则扣分,把行为规范当做一面镜子,做到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这样,把学生平时的个人行为表现记录与期末评比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的遵守规范。
3、卫生清洁制度:为了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安排专人做卫生保洁监督员,实行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教育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饮料盒、食物袋等。
4、学生个人卫生制度。以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学生在高度自治又受制度的牵约下,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宽容是教育,批评是教育,制度也是教育。教育需要用爱来温暖,爱不是溺爱,是要有方法、讲要求的、守纪律、遵制度的。以此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心去陪伴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霞 新疆兵团二中,新疆乌鲁木齐83002 书名【《用语言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